消息传到北非,戴高乐在电台发表演讲,高度赞扬法国海军的不屈精神,号召更多法国人主动拿起武器对抗德国侵略者。
在随后的半年内,大约8000名法国海军官兵抵达北非加入自由法国。
作为盟军最高领导人,罗斯福和罗克、温斯顿,也分别在不同场合发表公开演讲,给与这支法国海军高度赞扬。
戴高乐趁机请求南部非洲和美国给与自由法国更多援助。
英国就算了,就算英国将最新式的“乔治五世”
号战列舰送给自由法国,戴高乐也不要,没有法国人愿意在英国的军舰上服役。
罗克和罗斯福分别对戴高乐的请求给与回应,南部非洲在将两艘“黎塞留”
级战列舰还给法国人的同时,援助给法国人四艘轻型巡洋舰和六艘潜艇,帮助自由法国重建法国海军。
罗斯福同样出手大方,去年底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,这为美国对欧洲的军事援助扫清了障碍。
租借法案的出台是有原因的。
1935年,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法案,法案规定: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之间,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之中,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,然后,凡以军械、军火或战备,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,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,均为违法。
中立法案的限制仅限于军械、军火,或者战备物资。
这就给美国企业留下一個后门,不直接进行军火贸易,可以进行原材料贸易,美国于是就打着原材料贸易的旗号大发战争财。
世界大战进行到第三年,欧洲经济遭到巨大破坏,中立法案已经无以为继,不是欧洲国家不需要原料,而是没钱继续购买原料。
于是在美国企业的推动下,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。
租借法案的本质是,没钱不用担心,军工能力下降也不用担心,我们可以将军备物资以租用的方式租给你,租金都可以分期付款的那种——
所以现在明白另一个时空,为什么美国战后的军事基地遍布全世界了吧。
还不起租金,自然要用其他方式偿还。
为美军提供服务也是抵债方式之一。
这个时空,因为南部非洲的存在,租借法案起到的作用明显没有另一个时空那样大。
甚至欧洲国家更愿意接受南部非洲的援助,也不愿意接受来自美国的飞机和坦克。
实话实说,这一时期的美国技术,跟南部非洲相比真的有差距,美国生产的飞机连德国人的bf109都不如,性能远不如南部非洲战斗机那么可靠。
坦克也一样。
美国陆军是出了名的“叫花子”
部队,拿得出手的东西一样都没有。
南部非洲则是传统陆军强国,上一次世界大战中,南部非洲坦克就已经在欧洲大显身手,这给欧洲国家留下深刻印象。
和南部非洲相比,美国唯一的优势是交易方式更灵活,而且武器装备的价格更低。
就这,英国和自由法国还都是更倾向于接受南部非洲的援助。
也就一部分盟国的流亡政府,才会勉强接受美国政府的所谓“援助”
。
对于戴高乐的请求,罗斯福非常重视,不仅同意援助自由法国一批军舰,而且同意援助给自由法国两艘航空母舰,以及两艘战列舰。
这个条件对于戴高乐来说太有诱惑了。
法国的“黎塞留”
原本是要建四艘,由于战争爆发只开工了三艘,其中第三艘“克莱蒙梭”
号现在还躺在布列斯特造船厂的船台上呢。
美国人承诺帮助自由法国完成“黎塞留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